
第一部分  年度报告编写提纲(限5000字以内)
 
一、人才培养工作和成效
(一)人才培养基本情况。
中心目前主要承担我校免费直播
和生命科学免费直播
本科生的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任务,涉及化学(师范)、材料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生物科学、生物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森林保护等7个专业;面向全校17个免费直播
70个本科专业设置了实验公选课;承担中小学教师国培计划、市培计划培训工作,平均每年接纳学生2600多人,完成的教学任务达16余万人时/年。
(二)人才培养成效评价等。
2021年度,我中心学生获全国“田家炳杯”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田家炳杯”第六届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二等奖1项;获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竞赛西南赛区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校级本科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大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重庆师范大学第十一届非师范生技能竞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优秀奖1项。
二、人才队伍建设
(一)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中心现有人员49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6人,副高级职称24人,博士38人。有中国科免费直播
“百人计划”人选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重庆市优秀教师1人,重庆市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1人,重庆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支持计划人选2人,重庆市高层次人才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1人,重庆市“巴渝学者”特聘教授1人,“巴渝学者”青年学者4人,校级优秀教师9人。多名教师曾有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日本东北大学、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清华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校的留学经历。
(二)队伍建设的举措与取得的成绩等。
1. 引进和培养高水平实验师资队伍。当前,人才工作从以引进具有博士学位中青年教师为重点转移到以引进和培养高水平学科带头人、高水平创新团队为重点上来。坚持按需择优引进,确保人才质量;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品牌效应,吸引大批优秀专家和学者团结在他们周围,形成高水平的实验学科梯队和学术群体。2021年,成功引进博士3名。
2. 培育高水平创新团队。汇聚人才队伍,组建一批由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骨干中青年教师组成的多学科集成的创新团队。经过四年的建设,已经有1个创新团队成为“重庆市创新团队”,1个团队成为“重庆英才创新创业示范团队”;1个导师团队成为重庆市优秀导师团队。
3. 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严格执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和教学督导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师教育技能培训,定期开展青年教师优秀教学奖评比、实验教学竞赛等活动,打造实验教学名师,定期聘请著名专家学者作有关实验教学改革方面的学术报告,支持开展广泛的国内外合作研究,促进教师整体水平提高。2021年,我中心教师获校级第八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1项,教师教学创新比赛二等奖1项。
三、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
(一)教学改革立项、进展、完成等情况。
2021年度,我中心拥有重庆英才创新创业示范团队1个;重庆英才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领域)1人;巴渝学者青年学者1人;获重庆市教学研究改革项目1项,校级教学研究改革项目2项;获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2项;5人获校级教学优秀奖,2人获校级本科生优秀导师奖,2人获校级“最受毕业生欢迎的教师”称号;5人获2021届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2项,市级6项。
(二)科学研究等情况。
在科学研究方面,免费直播
2021年共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市科技局项目立项4项(其中重庆市英才计划项目2项),获市教委项目6项(其中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1项)立项资助。免费直播
教师公开发表科研论文62篇,其中SCI收录论文55篇,高水平论文取得重大突破,共发表影响因子10以上的T1级论文7篇、影响因子5.0以上的论文33篇。获专利授权15件。“精准纳米合成与催化应用”团队获2021年重庆市高校创新研究群体立项建设;活性物质生物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成为“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特医食品及生物活性肽工作委员会”的常务委员单位和“特医食品及生物活性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常务理事单位;举办学术交流讲座2人次,邀请2名专家学者来免费直播
进行了学术交流,免费直播
教师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10余人次。中心教师在从事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将科学前沿的成果渗透到实验教学中来,教学水平显著提高,这也使得化学实验教学的整体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四、信息化建设、开放运行和示范辐射
(一)信息化资源、平台建设,人员信息化能力提升等情况。
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建立后,整合了11个化学实验室的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软件等各种资源的基础上,建设了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网站( 网址://mianfzb.com/
wzjsz.htm),网站包括教学、管理、资源等方面的内容。
(1)教学管理、教学资源的信息化
I、网络教学综合平台。该平台集成了通用网络教学平台(包括实验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材料和选课系统等)、精品课程平台、教学资源库管理平台的功能,实现了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与应用。我中心实验室都配备电子计算机并完成了网络化建设,学生可通过利用网上的多媒体实验教学课件资源充分预习,很好的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互动,为学生自主、个性化和主动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有效地提升了我院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质量。
II、中心建设完成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管理和共享平台,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网址://chemvr.cqnu. edu.cn),并完成开发虚拟仿真实验项目153个,该平台现暂时处于试运行阶段。
III、实验室综合管理平台。中心将采用智能化实验室综合管理软件,构建实验室综合管理平台,用于对所有的实验室资源进行安排、协调和管理,从而实现实验室资源的统一管理,实现实验教学在时间上、内容上、空间上的开放,推动实验室各类资源的共享共用。
(2)教学服务的信息化
中心致力于建立与教师、学生进行良好交流与沟通的网络渠道,更好的为师生提供服务:中心人员基本信息全部上网,增进学生对实验指导教师的了解,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选择开放性实验项目、毕业论文以及在各类科技竞赛中选择导师等。我中心的大型仪器、普通仪器设备信息资源均可在网上查询。同时中心积极收集与中心建设和教学相关的资源,努力扩展网络实验教学资源信息。
(3)安全信息化管理
中心引入了远程视频监控系统进行信息化管理。中心在实验室走廊上安装了监控摄像。可以通过视频监控平台对被监视地点进行直接观察,还可以翻看、查找中心以前时间的安全图像记录。中心未来将通过引入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实时地观察到实验室的安全情况。中心通过信息化管理,促进了实验教学的先进性,保证了中心资源的共享性,保障了实验室运行的开放性,提高了中心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二)开放运行、安全运行等情况。
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面向全校7个专业开设实验课,面向全校66个专业开设实验公选课,并且每年为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及学生参加挑战杯等各种竞赛提供实验场地;全部大型仪器对校内外开放。中心的开放教学主要体现在:
(1)实验内容的开放
利用开放模式,给予学生更大的选择性,使中心成为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技术平台。如采用学生自治管理模式,学生可以在获批准的时间段内,到实验室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安排实验内容。教学组织形式向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模式转变,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因材施教,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满足了分层次和个性化的教学需求。这些举措不但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养成创新习惯,发展思维的创造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验时间的开放
近几年实验条件虽然得到很大改善,但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要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仍然面临巨大的压力。同时由于学生公共时间少,给实验排课带来很大的困难,开放教学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使实验师资、设备和场地等资源实现优化组合,整体提升了实验教学的效率。时间的开放也给学生更大的学习自由度,给学生的学习创建了一个更宽松的环境。这种教学模式变学生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主动探求知识,学会学习的方法,这对学生以后学习大有益处。目前由于条件的限制,主要利用空闲时间、周末和晚上对全校学生开放。
(3)实验对象的开放
中心对全校学生进行开放实验项目;为化学专业、材料化学专业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学生进行毕业论文提供场所和条件;为各种校内科技活动和各种竞赛提供支撑;对重庆市参加全国中学生化学奥赛学生进行实验指导,承担中小学骨干教师的国培、市培的实验培训工作。
(三)对外交流合作、发挥示范引领、支持中西部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等情况。
2021年,中心先后接待了来自电子科技大学董帆教授、四川大学刘冲研究员等专家学者参观考察交流,就化学实验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室建设和管理进行了交流。
在加强国内交流的同时积极拓宽国际间的合作。探索中外合作教育办学模式,“重庆师范大学和美国奥克兰大学化学理学学士“2+2”合作项目”继续实施。接受境外学生来华学习1人。继续依托“重庆市国际联合研发中心”,继续加强与匈牙利水业集群在SCR脱硝失活催化剂清洗剂的研发和回收再利用等领域的合作,实现了催化剂再生生产过程中的废液“零排放”,并在中电远达投入使用。子春生集团捐赠200万元成立了重庆师范大学“子春生大健康创新奖励基金”,用于支持化学、生物领域优秀师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致力于健康领域产品的创新和研发,提高了示范中心的影响力。
五、示范中心大事记
无。
六、示范中心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心存在的不足:
1.急需打造高水平的实验教学团队
抓好实验教学队伍建设,进一步落实实验教学队伍的建设规划,不断优化队伍结构和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形成一支组成相对稳定,结构合理,热爱和精通实验教学,学术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实验教学团体。
2 .急需加强实验中心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硬件条件建设,增加实验室面积,增加和更新仪器设备的台套数量,扩大实验教学规模与效益,积极努力地创造一个有利于从事教学、科研的环境和发展空间,使教师能在教学和科研上协调发展是中心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
3. 急需完善创新型实验教学新体系
进一步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完善创新实验教学体系,巩固实验室开放运行机制,健全实验教学开放运行的政策和制度,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提高教学水平,满足“十二五”规划中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加强实验教学改革研究,提高创新能力,在基础与应用研究领域取得更多的创新成果。
4. 急需加强实验教材建设
按照国家教育部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要求,加快立体化系列教材建设。进一步加强实验教材、配套电子版教材、配套教师指导书、学生参考书,网络化教材等,实现实验教材的系列化、立体化。中心进一步完善出版教材和编写讲义的激励机制,同时对正式初版的教材予以经费支持。
七、所在学校与学校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
中心实行校、院级两级管理。学校负责中心的建设,提供其正常运转、维护及仪器设备等各项经费的投入,经费充足。每年学校都按实验课开出情况下拨有20余万元的运行经费,用作实验中心实验仪器设备及耗材的购买。其中在创新性实验板块每年划拨费用为5万元,免费直播
配套5万元,耗材费用在8万元,仪器设备维修和维护费,每年2万元。
八、下一年发展思路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建设一个仪器设备先进、配置合理、资源共享、开放服务的实验教学环境;建设一套现代化的高效、安全的运行管理机制,力争早日跻身于基础课实验教学国家示范中心行列。
 
 
 
 
 
 
 
 
 
 
 
 
 
 
 
 
 
 
 
 
第二部分 示范中心数据
(数据采集时间为 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一、示范中心基本情况
 
  
   示范中心名称  | 
   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所在学校名称  | 
   重庆师范大学  | 
  
  
   主管部门名称  | 
   重庆市教委  | 
  
  
   示范中心门户网址  | 
   //mianfzb.com/wzjsz.htm  | 
  
  
   示范中心详细地址  | 
   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中路37号  | 
   邮政编码  | 
   401331  | 
  
  
   固定资产情况  | 
   
  | 
  
  
   建筑面积  | 
   4320㎡  | 
   设备总值  | 
    1769万元  | 
   设备台数  | 
    2205台  | 
  
  
   经费投入情况  | 
   
  | 
  
  
   主管部门年度经费投入 (直属高校不填)  | 
   0万元  | 
   所在学校年度经费投入  | 
   89万元  | 
  
 
注:(1)表中所有名称都必须填写全称。(2)主管部门:所在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可查询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全国高等学校名单。
二、人才队伍基本情况
(一)本年度固定人员情况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份  | 
   职称  | 
   职务  | 
   工作性质  | 
   学位  | 
   备注  | 
  
  
   1  | 
   付文升  | 
   男  | 
   1973.12  | 
   教授  | 
   主任  | 
   研究  | 
   博士  | 
   博士生导师  | 
  
  
   2  | 
   黄坤林  | 
   男  | 
   1966.12  | 
   教授  | 
   副主任  | 
   研究  | 
   博士  | 
   
  | 
  
  
   3  | 
   李荣  | 
   男  | 
   1970.08  | 
   教授  | 
   副主任  | 
   教学  | 
   博士  | 
   
  | 
  
  
   4  | 
   何代平  | 
   男  | 
   1972.06  | 
   教授  | 
   
  | 
   教学  | 
   博士  | 
   
  | 
  
  
   5  | 
   刘玺  | 
   男  | 
   1979.09  | 
   教授  | 
   
  | 
   教学  | 
   博士  | 
   
  | 
  
  
   6  | 
   郑红  | 
   女  | 
   1967.05  | 
   教授  | 
   
  | 
   教学  | 
   博士  | 
   博士生导师  | 
  
  
   7  | 
   杜小旺  | 
   男  | 
   1963.10  | 
   副教授  | 
   
  | 
   教学  | 
   学士  | 
   
  | 
  
  
   8  | 
   黄刚良  | 
   男  | 
   1974.08  | 
   教授  | 
   
  | 
   教学  | 
   博士  | 
   
  | 
  
  
   9  | 
   江  平  | 
   女  | 
   1976.08  | 
   教授  | 
   
  | 
   教学  | 
   博士  | 
   
  | 
  
  
   10  | 
   胡力玫  | 
   女  | 
   1964.07  | 
   副教授  | 
   
  | 
   教学  | 
   学士  | 
   
  | 
  
  
   11  | 
   陈新  | 
   男  | 
   1970.06  | 
   高级实验师  | 
   
  | 
   技术  | 
   硕士  | 
   
  | 
  
  
   12  | 
   陈曦  | 
   男  | 
   1972.07  | 
   副教授  | 
   
  | 
   教学  | 
   博士  | 
   
  | 
  
  
   13  | 
   罗小玲  | 
   女  | 
   1980.08  | 
   副教授  | 
   
  | 
   教学  | 
   博士  | 
   
  | 
  
  
   14  | 
   冯琳  | 
   女  | 
   1963.10  | 
   副教授  | 
   
  | 
   教学  | 
   博士  | 
   
  | 
  
  
   15  | 
   陈容  | 
   女  | 
   1983.09  | 
   教授  | 
   
  | 
   教学  | 
   博士  | 
   
  | 
  
  
   16  | 
   朱强  | 
   男  | 
   1976.01  | 
   高级实验师  | 
   
  | 
   技术  | 
   博士  | 
   
  | 
  
  
   17  | 
   刘颜  | 
   女  | 
   1980.01  | 
   高级实验师  | 
   
  | 
   技术  | 
   硕士  | 
   2020.4月退休  | 
  
  
   18  | 
   刘嘉  | 
   男  | 
   1964.01  | 
   讲师  | 
   
  | 
   教学  | 
   学士  | 
   
  | 
  
  
   19  | 
   曹书梅  | 
   女  | 
   1977.05  | 
   讲师  | 
   
  | 
   教学  | 
   硕士  | 
   
  | 
  
  
   20  | 
   许应华  | 
   男  | 
   1975.10  | 
   教授  | 
   
  | 
   教学  | 
   博士  | 
   
  | 
  
  
   21  | 
   肖凤  | 
   女  | 
   1976.10  | 
   高级实验师  | 
   
  | 
   技术  | 
   硕士  | 
   
  | 
  
  
   22  | 
   周健  | 
   男  | 
   1975.7  | 
   教授  | 
   
  | 
   教学  | 
   博士  | 
   博士生导师  | 
  
  
   23  | 
   周芸  | 
   女  | 
   1979.5  | 
   教授  | 
   
  | 
   教学  | 
   博士  | 
   
  | 
  
  
   24  | 
   刘春  | 
   女  | 
   1978.12  | 
   副教授  | 
   
  | 
   技术  | 
   博士  | 
   
  | 
  
  
   25  | 
   卢苇  | 
   男  | 
   1981.9  | 
   研究员  | 
   
  | 
   技术  | 
   博士  | 
   
  | 
  
  
   26  | 
   王燚  | 
   男  | 
   1985.12  | 
   教授  | 
   
  | 
   技术  | 
   博士  | 
   2020.9月离职  | 
  
  
   27  | 
   胡晋川  | 
   男  | 
   1986.12  | 
   副教授  | 
   
  | 
   技术  | 
   博士  | 
   
  | 
  
  
   28  | 
   周功兵  | 
   男  | 
   1987.4  | 
   教授  | 
   
  | 
   技术  | 
   博士  | 
   
  | 
  
  
   29  | 
   周琦  | 
   男  | 
   1983.10  | 
   副教授  | 
   
  | 
   技术  | 
   博士  | 
   
  | 
  
  
   30  | 
   袁华  | 
   男  | 
   1983.6  | 
   副教授  | 
   
  | 
   技术  | 
   博士  | 
   
  | 
  
  
   31  | 
   祁文静  | 
   女  | 
   1984.2  | 
   教授  | 
   
  | 
   技术  | 
   博士  | 
   
  | 
  
  
   32  | 
   胡连哲  | 
   男  | 
   1986.6  | 
   副教授  | 
   
  | 
   技术  | 
   博士  | 
   
  | 
  
  
   33  | 
   张岩  | 
   男  | 
   1988.5  | 
   副教授  | 
   
  | 
   技术  | 
   博士  | 
   
  | 
  
  
   34  | 
   聂瑶  | 
   女  | 
   1990.8  | 
   副教授  | 
   
  | 
   技术  | 
   博士  | 
   
  | 
  
  
   35  | 
   郭文龙  | 
   男  | 
   1989.1  | 
   副教授  | 
   
  | 
   技术  | 
   博士  | 
   
  | 
  
  
   36  | 
   刘利  | 
   女  | 
   1990.12  | 
   副教授  | 
   
  | 
   技术  | 
   博士  | 
   
  | 
  
  
   37  | 
   龙榕  | 
   女  | 
   1988.5  | 
   副教授  | 
   
  | 
   技术  | 
   博士  | 
   
  | 
  
  
   38  | 
   钟邦超  | 
   男  | 
   1986.4  | 
   副教授  | 
   
  | 
   技术  | 
   博士  | 
   
  | 
  
  
   39  | 
   徐海  | 
   男  | 
   1990.6  | 
   副教授  | 
   
  | 
   技术  | 
   博士  | 
   
  | 
  
  
   40  | 
   向丽  | 
   女  | 
   1984.1  | 
   副教授  | 
   
  | 
   技术  | 
   博士  | 
   
  | 
  
  
   41  | 
   孙佳林  | 
   男  | 
   1985.1  | 
   讲师  | 
   
  | 
   技术  | 
   博士  | 
   
  | 
  
  
   42  | 
   田甜  | 
   女  | 
   1990.7  | 
   副教授  | 
   
  | 
   技术  | 
   博士  | 
   
  | 
  
  
   43  | 
   单春晖  | 
   女  | 
   1985.10  | 
   副教授  | 
   
  | 
   技术  | 
   博士  | 
   
  | 
  
  
   44  | 
   张玉龙  | 
   男  | 
   1989.5  | 
   副教授  | 
   
  | 
   技术  | 
   博士  | 
   
  | 
  
  
   45  | 
   马英钊  | 
   男  | 
   1987.4  | 
   副教授  | 
   
  | 
   技术  | 
   博士  | 
   
  | 
  
  
   46  | 
   刘冰  | 
   女  | 
   1988.12  | 
   高级实验师  | 
   
  | 
   技术  | 
   博士  | 
   
  | 
  
  
   47  | 
   黄春梅  | 
   女  | 
   1993.1  | 
   讲师  | 
   
  | 
   技术  | 
   博士  | 
   
  | 
  
 
注:(1)固定人员:指经过核定的属于示范中心编制的人员。(2)示范中心职务:示范中心主任、副主任。(3)工作性质:教学、技术、管理、其他。具有多种性质的,选填其中主要工作性质即可。(4)学位:博士、硕士、学士、其他,一般以学位证书为准。(5)备注:是否院士、博士生导师、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等,获得时间。
(二)本年度兼职人员情况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份  | 
   职称  | 
   职务  | 
   工作性质  | 
   学位  | 
   备注  | 
  
  
   1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 
   
  | 
   
  | 
   
  | 
   
  | 
   
  | 
  
 
注:(1)兼职人员:指在示范中心承担教学、技术、管理工作的非中心编制人员。(2)工作性质:教学、技术、管理、其他。(3)学位:博士、硕士、学士、其他,一般以学位证书为准。(4)备注:是否院士、博士生导师、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等,获得时间。
(三)本年度流动人员情况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份  | 
   职称  | 
   国别  | 
   工作单位  | 
   类型  | 
   工作期限  | 
  
  
   1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 
   
  | 
   
  | 
   
  | 
   
  | 
   
  | 
  
 
注:(1)流动人员:指在中心进修学习、做访问学者、行业企业人员、海内外合作教学人员等。(2)工作期限:在示范中心工作的协议起止时间。
(四)本年度教学指导委员会人员情况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份  | 
   职称  | 
   职务  | 
   国别  | 
   工作单位  | 
   类型  | 
   参会次数  | 
  
  
   1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1)教学指导委员会类型包括校内专家、外校专家、企业专家和外籍专家。(2)职务:包括主任委员和委员两类。(3)参会次数:年度内参加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的次数。
三、人才培养情况
(一)示范中心实验教学面向所在学校专业及学生情况
 
  
   
    序号  | 
    面向的专业  | 
    学生人数  | 
    人时数  | 
   
   
    专业名称  | 
    年级  | 
   
   
    1  | 
    化学  | 
    18、19、20、21级  | 
    852  | 
    107490  | 
   
   
    2  | 
    材料化学  | 
    18、19级  | 
    117  | 
    15630  | 
   
   
    3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18、19级  | 
    60  | 
    6286  | 
   
   
    4  | 
    材料类  | 
    20、21级  | 
    208  | 
    15194  | 
   
   
    5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20、21级  | 
    57  | 
    2052  | 
   
   
    6  | 
    生物科学、生物科学(中外合作办学)  | 
    20、21级  | 
    473  | 
    17028  | 
   
   
    7  | 
    生物技术  | 
    20级  | 
    30  | 
    1080  | 
   
   
    8  | 
    森林保护  | 
    20、21级  | 
    80  | 
    1920  | 
   
  
 
 
注:面向的本校专业:实验教学内容列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
(二)实验教学资源情况
 
  
   实验项目资源总数  | 
   302个  | 
  
  
   年度开设实验项目数  | 
   241个  | 
  
  
   年度独立设课的实验课程  | 
   14门  | 
  
  
   实验教材总数  | 
   18种  | 
  
  
   年度新增实验教材  | 
   0种  | 
  
 
注:(1)实验项目:有实验讲义和既往学生实验报告的实验项目。(2)实验教材:由中心固定人员担任主编、正式出版的实验教材。(3)实验课程:在专业培养方案中独立设置学分的实验课程。
(三)学生获奖情况
 
  
   学生获奖人数  | 
   2人  | 
  
  
   学生发表论文数  | 
   22篇  | 
  
  
   学生获得专利数  | 
   16项  | 
  
 
注:(1)学生获奖:指导教师必须是中心固定人员,获奖项目必须是相关项目的全国总决赛以上项目。(2)学生发表论文:必须是在正规出版物上发表,通讯作者或指导老师为中心固定人员。(3)学生获得专利:为已批准专利,中心固定人员为专利共同持有人。
四、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情况
(一)承担教学改革任务及经费
 
  
   
    序号  | 
    项目/课题名称  | 
    文号  | 
    负责人  | 
    参加人员  | 
    起止时间  | 
    经费(万元)  | 
    类别  | 
   
   
    1  | 
    “双计划”背景下师范院校与中学校协同培养职前化学教师学科理解能力的探索  | 
    渝教高函〔2021〕42号  | 
    许应华  | 
    刘玺、何代平、黄坤林、孙佳林  | 
    2021.9-2024.8  | 
    2  | 
    a类  | 
   
   
    2  | 
    
  | 
    
  | 
    
  | 
    
  | 
    
  | 
    
  | 
    
  | 
   
  
 
 
注:此表填写省部级以上教学改革项目/课题。(1)项目/课题名称:项目管理部门下达的有正式文号的最小一级子课题名称。(2)文号:项目管理部门下达文件的文号。(3)负责人:必须是示范中心人员(含固定人员、兼职人员和流动人员)。(4)参加人员:所有参加人员,其中研究生、博士后名字后标注*,非本中心人员名字后标注#。(5)经费:指示范中心本年度实际到账的研究经费。(6)类别:分为a、b两类,a类课题指以示范中心人员为第一负责人的课题;b类课题指本示范中心协同其他单位研究的课题。
(二)承担科研任务及经费
 
  
   
    序号  | 
    项目/课题名称  | 
    文号  | 
    负责人  | 
    参加人员  | 
    起止时间  | 
    经费(万元)  | 
    类别  | 
   
   
    1  | 
    烯基金属顺反异构转化机制的理论研究    | 
    22103008  | 
    单春晖  | 
    
  | 
    202201- 202412  | 
    30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  | 
    助催化剂缺陷工程增强BiVO 光电催化合成H2O2性能 与作用机制研究  | 
    52102356  | 
    田  甜  | 
    
  | 
    202201- 202412  | 
    30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3  | 
    过渡金属配合物及其衍生物的过氧化物酶性质研究  | 
    cstc2021ycjh-bgzxm0037  | 
    付文升  | 
    刘利,马英钊,田甜,王燚,周琦  | 
    202107- 202406  | 
    40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4  | 
    无机光电功能材料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  | 
    cstc2021ycjh-bgzxm0131  | 
    周  健  | 
    王燚、祁文静、付文升、刘利、聂瑶、周琦、郭文龙、刘星、向丽、袁华、江平、周功兵、胡连哲、刘玺  | 
    202107- 202406  | 
    30  | 
    市科技局项目  | 
   
   
    5  | 
    精准纳米合成与催化应用  | 
    CXQT21015  | 
    王  燚  | 
    付文升,周功兵,张文东,胡连哲,聂瑶,向丽,刘利,郭文龙,张岩,袁华,张玉龙  | 
    202107- 202406  | 
    50  | 
    市科技局项目  | 
   
   
    6  | 
    多核金属配合物修饰的卤化铅晶态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 
    cstc2021jcyj-msxmX0380  | 
    周 健  | 
    刘星、曹书梅  | 
    202109- 202408    | 
    10  | 
    市科技局项目  | 
   
   
    7  | 
    胍基脒基二价稀土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对CO和NO反应活性的研究  | 
    cstc2021jcyj-msxmX0638  | 
    马英钊  | 
    袁华,谌韬(学生),蒋桂圆(学生)  | 
    202109- 202408    | 
    0  | 
    市科技局项目  | 
   
   
    8  | 
    新型低价钒酸盐晶态材料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  | 
    KJZD-M202100501  | 
    周  健  | 
    刘星、袁华、曹书梅、刘玺、谭红绘(学生)、彭倩(学生)  | 
    202109- 202408    | 
    20  | 
    市教委项目  | 
   
   
    9  | 
    以类普鲁士蓝MOFs为模型构建非贵金属高效析氢催化剂  | 
    KJZD-K202100501  | 
    江  平  | 
    刘利、文富婷(学生)、何柳(学生)  | 
    202109- 202408    | 
    10  | 
    市教委项目  | 
   
   
    10  | 
    具有聚集诱导发光性质的细胞器 pH比率荧光探针的设计及成像应用  | 
    KJQN202100502  | 
    张  岩  | 
    刘冰,赵松(学生),王煜婷(学生),周映希(学生)  | 
    202109- 202408    | 
    4  | 
    市教委项目  | 
   
   
    11  | 
    二价稀土金属配合物促进的小分 子活化与转化  | 
    KJQN202100512  | 
    向  丽  | 
    徐海,吕丹(学生),李彩梅(学生)  | 
    202109- 202408    | 
    4  | 
    市教委项目  | 
   
   
    12  | 
    冷藏调制草鱼片质构劣变机制 调控方法研究  | 
    KJQN202100513  | 
    刘  冰  | 
    钟邦超,马英钊,杨文健(学生)  | 
    202109- 202408    | 
    4  | 
    市教委项目  | 
   
  
 
 
注:此表填写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课题。项目要求同上。
(三)研究成果
1.专利情况
 
  
   序号  | 
   专利名称  | 
   专利授权号  | 
   获准国别  | 
   完成人  | 
   类型  | 
   类别  | 
  
  
   1  | 
   紫草硅油及其组合物制剂的制备方法  | 
   ZL 2019 1 0477517.1  | 
   中国  | 
   杨善彬  | 
   新方法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2  | 
   一种具有光催化性能的十七水.二质子化水合硼钒酸镍钾及其制备  | 
   ZL 2019 1 0188554.1  | 
   中国  | 
   周  健  | 
   新方法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3  | 
   一种具有光电响应性能的有机杂化硒代锡酸铥及其制备  | 
   ZL 2019 1 0211110.5  | 
   中国  | 
   周  健  | 
   新方法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4  | 
   金纳米簇与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用途及试剂盒  | 
   ZL 2017 1 0342988.3  | 
   中国  | 
   胡连哲  | 
   新方法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5  | 
   铬-有机配位超分子、制备方法及其在阳离子检测领域的应用  | 
   ZL 2019 1 0365824.1  | 
   中国  | 
   陈  新  | 
   新方法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6  | 
   钡-有机配位聚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在离子检测和绿光复合膜制备中的应用  | 
   ZL 2018 1 1108897.4  | 
   中国  | 
   陈新  | 
   新方法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7  | 
   一种镉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及其制法与应用  | 
   ZL 2020 1 0156651.5  | 
   中国  | 
   黄坤林  | 
   新方法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8  | 
   二维互穿形成的三维镉配位聚合物及其制法与应用  | 
   ZL 2019 1 1285614.8  | 
   中国  | 
   黄坤林  | 
   新方法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9  | 
   绿色荧光镉-有机配位聚合物及其制法与应用  | 
   ZL 2019 1 1250199.2  | 
   中国  | 
   黄坤林  | 
   新方法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10  | 
   含蒽基的镉-有机超分子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ZL 2019 1 1092984.X  | 
   中国  | 
   黄坤林  | 
   新方法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11  | 
   青色荧光锌-有机配位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ZL 2019 1 1010942.7  | 
   中国  | 
   黄坤林  | 
   新方法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12  | 
   黄色荧光的混配体锰超分子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ZL 2019 1 0863557.0  | 
   中国  | 
   黄坤林  | 
   新方法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13  | 
   含内消螺旋链的锌-有机配位聚合物及其制法与应用  | 
   ZL 2019 1 1112510.7  | 
   中国  | 
   黄坤林  | 
   新方法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14  | 
   一种镉-有机超分子荧光聚合物及其制法与应用  | 
   ZL 2020 1 0113563.7  | 
   中国  | 
   黄坤林  | 
   新方法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15  | 
   多孔互穿的锌-有机超分子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ZL 2019 1 0840142.1  | 
   中国  | 
   黄坤林  | 
   新方法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16  | 
   一种绿色荧光的夹心型锌配位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ZL 2019 1 0739405.X  | 
   中国  | 
   黄坤林  | 
   新方法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17  | 
   一种红色荧光镉配位聚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 
   ZL 2019 1 0525885.X  | 
   中国  | 
   黄坤林  | 
   新方法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18  | 
   镉-有机配位聚合物Cd5-MOF、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 
   ZL 2018 1 1197799.2  | 
   中国  | 
   黄坤林  | 
   新方法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19  | 
   一种橙色有机超分子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ZL 2018 1 1581149.8  | 
   中国  | 
   黄坤林  | 
   新方法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20  | 
   红色荧光的稀土铕配位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  | 
   ZL 2019 1 0404534.3  | 
   中国  | 
   黄坤林  | 
   新方法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21  | 
   一种红色荧光的锌有机超分子、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 
   ZL 2019 1 0151554.4  | 
   中国  | 
   黄坤林  | 
   新方法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22  | 
   一种天蓝色荧光镉有机环状超分子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ZL 2019 1 0128947.3  | 
   中国  | 
   黄坤林  | 
   新方法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23  | 
   一种含混合配体的橙红色荧光锌配位聚合物、其制法及应用  | 
   ZL 2019 1 0152557.X  | 
   中国  | 
   黄坤林  | 
   新方法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24  | 
   一种化学实验用批量取样装置  | 
   ZL 2021 2 0522830.6  | 
   中国  | 
   刘冰  | 
   新产品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25  | 
   一种试管清洗机  | 
   ZL 2021 2 0523986.6   | 
   中国  | 
   刘冰  | 
   新产品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26  | 
   一种试剂混合设备  | 
   ZL 2021 2 0526958.X  | 
   中国  | 
   刘冰  | 
   新产品  | 
   合作完成—第一人  | 
  
 
注:(1)国内外同内容的专利不得重复统计。(2)专利:批准的发明专利,以证书为准。(3)完成人:必须是示范中心人员(含固定人员、兼职人员和流动人员),多个中心完成人只需填写靠前的一位,排名在类别中体现。(4)类型:其他等同于发明专利的成果,如新药、软件、标准、规范等,在类型栏中标明。(5)类别:分四种,独立完成、合作完成-第一人、合作完成-第二人、合作完成-其他。如果成果全部由示范中心人员完成的则为独立完成。如果成果由示范中心与其他单位合作完成,第一完成人是示范中心人员则为合作完成-第一人;第二完成人是示范中心人员则为合作完成-第二人,第三及以后完成人是示范中心人员则为合作完成-其他。(以下类同)。
2.发表论文、专著情况
 
  
   序号  | 
   论文或专著名称  | 
   作者  | 
   刊物、出版社名称  | 
   卷、期 (或章节)、页  | 
   类型  | 
   类别  | 
  
  
   1  | 
   Preparation, analysis, antioxidant activities in vivo of phosphorylated  polysaccharide from Momordica charantia  | 
   黄刚良  | 
   Carbohydrate Polymers  | 
   252 (2021) 117179  | 
   SCI收录论文    | 
   国外期刊  | 
  
  
   2  | 
   Preparation, activity, and antioxidant mechanism of rice bran polysaccharide  | 
   黄刚良  | 
   Food & Function  | 
   2021, 12, 834–839  | 
   SCI收录论文    | 
     国外期刊  | 
  
  
   3  | 
   Extraction, structural analysis, derivatization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polysaccharide from Chinese yam  | 
   黄刚良  | 
   Food Chemistry  | 
   361 (2021) 130089  | 
   SCI收录论文    | 
       国外期刊  | 
  
  
   4  | 
   Preparation and biological activities of chitosan oligosaccharides  | 
   黄刚良  | 
   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 
   107 (2021) 38–44   | 
   SCI收录论文    | 
     国外期刊  | 
  
  
   5  | 
   Extraction/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activities of selenopolysaccharide  | 
   黄刚良  | 
   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 
   109 (2021) 211–218   | 
   SCI收录论文    | 
     国外期刊  | 
  
  
   6  | 
   Extraction methods and activities of natural glucans  | 
   黄刚良  | 
   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 
   112 (2021) 50–57  | 
   SCI收录论文    | 
     国外期刊  | 
  
  
   7  | 
   Negatively Charged Sulfur Quantum Dots for Treatment of Drug-Resistant Pathogenic Bacterial Infections  | 
   王  燚  | 
   NANO LETTERS  | 
   2021, 21, 9433−9441  | 
   SCI收录论文    | 
       国外期刊  | 
  
  
   8  | 
   Defect-rich CoOOH nanorings: A biocompatible and cost-efficient material for clinical diagnosis of children heart failure  | 
   王  燚  |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 
   426 (2021) 131834    | 
   SCI收录论文    | 
       国外期刊  | 
  
  
   9  | 
   Achievements in Pt Nanoalloy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Catalysts: Strain Engineering, Stability and Atom Utilization Efficiency  | 
   聂  瑶    |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 
   2021, 57, 12898–12913     | 
   SCI收录论文    | 
         国外期刊  | 
  
  
   10  | 
   Ultrafine platinum nanoparticles confined in a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 for enhanced enzyme-mimetic and electrocatalytic performances  | 
   聂  瑶  | 
   Nanoscale  | 
   2021, 13, 18665–18676     | 
   SCI收录论文    | 
         国外期刊  | 
  
  
   11  | 
   Structurally Ordered PtFe Intermetallic Nanocatalysts Toward Efficient Electrocatalysis of Methanol Oxidation  | 
   聂  瑶    |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 
   569 (2021) 151004   | 
   SCI收录论文    | 
       国外期刊  | 
  
  
   12  | 
   Two Organic Hybrid Manganese Selenoarsenates: The Discovery of One-Dimensional Low-Valent Selenoarsenate(II)  | 
   周  健  | 
   Inorganic Chemistry  | 
   2021, 60, 19226−19232  | 
   SCI收录论文    | 
       国外期刊  | 
  
  
   13  | 
   One Octasubstituted Trisalkoxotetradecavanadate Cluster  | 
   周  健  | 
   Inorganic Chemistry  | 
   2021, 60, 14−18  | 
   SCI收录论文    | 
     国外期刊  | 
  
  
   14  | 
   An Organic Hybrid Indium?Telluride Incorporating Binuclear Complexes [In2(ea)4]2+ with a Bridging Oxygen Donor  | 
   周  健  | 
   Inorganic Chemistry  | 
   2021, 60, 12724−12729  | 
   SCI收录论文    | 
       国外期刊  | 
  
  
   15  | 
   Co nanoparticles decorated with N-doped carbon nanotubes as high-efficiency catalysts with intrinsic oxidase-like property for colorimetric sensing  | 
   刘  利  | 
   RSC Advances  | 
   2021, 11, 39966–39977  | 
   SCI收录论文    | 
           国外期刊  | 
  
  
   16  | 
   Multipronged fabrication of Co3Se4 wrapped into N-doped multiwall carbon nanotubes tangled hollow dodecahedron framework for overall water splitting under benign condition  | 
   刘  利  | 
   Advanced Materials Interfaces  | 
   2021, 8, 2100879  | 
   SCI收录论文    | 
           国外期刊  | 
  
  
   17  | 
   The rational design of Cu2−xSe@(Co,Cu)Se2 core– shell structures as bifunctional electrocatalysts for neutral-pH overall water splitting  | 
   刘  利  | 
   Nanoscle  | 
   2021, 13, 1134–1143  | 
   SCI收录论文    | 
         国外期刊  | 
  
  
   18  | 
   Nanoparticulate Ru on morphology-manipulated and Ti3+ defect-riched TiO2 nanosheets for benzene semi-hydrogenation  | 
   周功兵  | 
   Journal of Catalysis  | 
   398 (2021) 148–160  | 
   SCI收录论文    | 
       国外期刊  | 
  
  
   19  | 
   Distinguishing the roles of TiO2 {101}, {001}, and {010} facets in benzene semi-hydrogenation over Ru/TiO2 catalysts  | 
   周功兵  |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 
   535(2021)147709  | 
   SCI收录论文    | 
         国外期刊  | 
  
  
   20  | 
   Divalent Ytterbium Hydrido Complex Supported by β-Diketiminato Based Tetradentate Ligand: Synthesis, Structure and Reactivity  | 
   向  丽  | 
   Inorganic Chemistry    | 
   2021, 60, 13913−13919  | 
   SCI收录论文    | 
       国外期刊  | 
  
  
   21  | 
   Transition Metal Catalyst-Free, Base-Promoted 1,2-Additions of Polyfluorophenylboronates to Aldehydes and Ketones  | 
   罗小玲  | 
   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    | 
   2021, 60, 2 – 12  | 
   SCI收录论文    | 
       国外期刊  | 
  
  
   22  | 
   Metal-free C(sp3)–H functionalization of sulfonamides via strain-release rearrangement  | 
   罗小玲    | 
   Chemical Science  | 
   2021, 12, 4034–4040  | 
   SCI收录论文    | 
       国外期刊  | 
  
  
   23  | 
   Chemiluminescence of the Ce(IV)/CDP-Star System Based on the Phosphatase-like Activity of Ce(IV) Ions  | 
   胡连哲  | 
   ACS omega  | 
   2021, 6, 6379−6384  | 
   SCI收录论文    | 
       国外期刊  | 
  
  
   24  | 
   A novel copper ion sensing fluorescent probe for fast detection of pyrophosphate and alkaline phosphatase  | 
   祁文静  | 
   New Journal of Chemistry  | 
   2021, 45, 3727 3734  | 
   SCI收录论文    | 
       国外期刊  | 
  
 
注:(1)论文、专著均限于教学研究、学术期刊论文或专著,一般文献综述、一般教材及会议论文不在此填报。请将有示范中心人员(含固定人员、兼职人员和流动人员)署名的论文、专著依次以国外刊物、国内重要刊物,外文专著、中文专著为序分别填报。(2)类型:SCI(E)收录论文、SSCI收录论文、A&HCI收录论文、EI Compendex收录论文、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收录论文、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期刊收录论文(CSSCI)、中国科免费直播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期刊收录论文(CSCD)、外文专著、中文专著;国际会议论文集论文不予统计,可对国内发行的英文版学术期刊论文进行填报,但不得与中文版期刊同内容的论文重复。(3)外文专著:正式出版的学术著作。(4)中文专著:正式出版的学术著作,不包括译著、实验室年报、论文集等。(5)作者:多个作者只需填写中心成员靠前的一位,排名在类别中体现。
3.仪器设备的研制和改装情况
 
  
   序号  | 
   仪器设 备名称  | 
   自制或 改装  | 
   开发的功能 和用途 (限100字以内)  | 
   研究成果 (限100字以内)  | 
   推广和应用的高校  | 
  
  
   1  | 
   
  | 
   
  | 
   
  | 
   
  | 
   
  | 
  
 
注:(1)自制:实验室自行研制的仪器设备。(2)改装:对购置的仪器设备进行改装,赋予其新的功能和用途。(3)研究成果:用新研制或改装的仪器设备进行研究的创新性成果,列举1-2项。
4.其它成果情况
 
  
   名称  | 
   数量  | 
  
  
   国内会议论文数  | 
   2篇  | 
  
  
   国际会议论文数  | 
   0篇  | 
  
  
   国内一般刊物发表论文数  | 
   6篇  | 
  
  
   省部委奖数  | 
   0项  | 
  
  
   其它奖数  | 
   5项  | 
  
 
注:国内一般刊物:除“(三)2”以外的其他国内刊物,只填汇总数量。 
 
 五、信息化建设、开放运行和示范辐射情况
(一)信息化建设情况
(二)开放运行和示范辐射情况
1.参加示范中心联席会活动情况
 
  
   所在示范中心联席会学科组名称  | 
   
  | 
  
  
   参加活动的人次数  | 
   0人次  | 
  
 
2.承办大型会议情况
 
  
   序号  | 
   会议名称  | 
   主办单位名称  | 
   会议主席  | 
   参加人数  | 
   时间  | 
   类型  | 
  
  
   1  | 
   2020年活性物质生物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年会暨2021年生物医药前沿学术研讨会  | 
   免费直播
  | 
   杨善彬  | 
   70  | 
   202101  | 
   区域性  | 
  
  
   2  | 
   
  | 
   
  | 
   
  | 
   
  | 
   
  | 
   
  | 
  
  
   …  | 
   
  | 
   
  | 
   
  | 
   
  | 
   
  | 
   
  | 
  
 
注:主办或协办由主管部门、一级学会或示范中心联席会批准的会议。请按全球性、区域性、双边性、全国性等排序,并在类型栏中标明。
3.参加大型会议情况
 
  
   
    序号  | 
    大会报告名称  | 
    报告人  | 
    会议名称  | 
    时间  | 
    地点  | 
   
   
    1  | 
    纳米精准调控与生物医学应用  | 
    王燚  | 
    沙区欧美同学会学术沙龙  | 
    202112  | 
    重庆  | 
   
   
    2  | 
    新食品原料赶黄草的综合研究与开发  | 
    杨善彬  | 
    第三届营养及功能食品开发创新交流峰会暨天然提取物研究应用研讨会  | 
    202112  | 
    上海  | 
   
   
    3  | 
    基于四齿氮配体的二价稀土烷基配合物和氢化物的合成、结构与反应性  | 
    向丽  | 
    中国化学会第32届学术年会  | 
    202104  | 
    珠海  | 
   
   
    4  | 
    基于人体理想氨基酸模型的大豆低聚肽的质量评价  | 
    杨善彬  | 
    第四届全国生物活性肽健康产业论坛  | 
    202104  | 
    宜昌  | 
   
  
 
 
注:大会报告:指特邀报告。
4.承办竞赛情况
 
  
   
    序号  | 
    竞赛名称  | 
    竞赛级别  | 
    参赛人数  | 
    负责人  | 
    职称  | 
    起止时间  | 
    总经费(万元)  | 
   
   
    1  | 
    
  | 
    
  | 
    
  | 
    
  | 
    
  | 
    
  | 
    
  | 
   
   
    2  | 
    
  | 
    
  | 
    
  | 
    
  | 
    
  | 
    
  | 
    
  | 
   
   
    …  | 
    
  | 
    
  | 
    
  | 
    
  | 
    
  | 
    
  | 
    
  | 
   
  
 
 
注:竞赛级别按国家级、省级、校级设立排序。
5.开展科普活动情况
 
  
   
    序号  | 
    活动开展时间  | 
    参加人数  | 
    活动报道网址  | 
   
   
    1  | 
    
  | 
    
  | 
    
  | 
   
   
    …  | 
    
  | 
    
  | 
    
  | 
   
  
 
 
6.承办培训情况
 
  
   序号  | 
   培训项目名称  | 
   培训人数  | 
   负责人  | 
   职称  | 
   起止时间  | 
   总经费(万元)  | 
  
  
   1  | 
   市级学科名师培养对象培训--高中化学  | 
   50  | 
   卢洪英  | 
   讲师  | 
   0.10--11.18  | 
   86.4  | 
  
  
   2  | 
   
  | 
   
  | 
   
  | 
   
  | 
   
  | 
   
  | 
  
 
注:培训项目以正式文件为准,培训人数以签到表为准。
(三)安全工作情况
 
  
   安全教育培训情况  | 
   327人次  | 
  
  
   是否发生安全责任事故  | 
  
  
   伤亡人数(人)  | 
   未发生  | 
  
  
   伤  | 
   亡  | 
  
  
   0  | 
   0  | 
   √  | 
  
 
注:安全责任事故以所在高校发布的安全责任事故通报文件为准。如未发生安全责任事故,请在其下方表格打钩。如发生安全责任事故,请说明伤亡人数。